用行動證明學無止盡,用生活證明行動木屋,是我們認識的紅屋老闆謝先生。除了引進歐美「小屋大自然」(Tiny House, Big Nature)的觀念外,更是契合華人的生活習性。古云:「立木柱為家,種樹為庭。」正所謂「家庭」家是屋子,庭是大自然;有家有庭,才是幸福。而行動木屋的魔力在於,讓人真正願意嘗試把心放開,把視野放入自然,並讓生活品質大幅度提升。「行動木屋」不單只是居住載體,更深的是生活方式與對這塊土地的期許。
紅屋初成立,專營辦公椅的設計與製造,隨著當時經濟起飛,除了熱賣全台,更外銷世界。而當台灣工廠大量外移時,我們選擇了留在家鄉。不同於大量生產的外銷,我們決定只做小量,但品質一流;專注在產銷服務的整合。
應客戶請託,由自然家具領域,跨足室內裝修,堅持全採厚木內裝,精巧設計襯托大塊原木的天然美;並選用天然漆以凸顯天然木材的動人質地,打造清香療癒的空間新體驗,吸引大批新客慕名光顧,開啟紅屋的全新時代。
拆掉新北深坑的自宅,依自己的理念重建。外RC,內木構。對外,風、光、景超優。對內,家人生活的動靜導引,深邃而有趣。我滿意,自號「山河院」。由此乃生狂想,想挑戰浮誇乏人性,卻風行全國的建商住宅。處女作小建案「青山點點」,2017在台中西區完成。
選了台中石岡過退休生活。採tiny house的理念,以熟悉的木材自造屋。越住越喜歡,感於都市土地的飆漲與環境密度的乏人性,深覺,tiny house在田野,將是未來生活的大潮流,尤其是大量退休人口的社會。我全力研發與實驗tiny house,名曰「行動木屋」。
對比百坪的新北「山河院」,我更喜歡臺中鄉下的微小「行動木屋」。但有感大眾對田野生活的陌生猶豫與法規的頑固牽制。2018,我建構了OnOnNature園區,想以「食住農」整合的實驗與示範,提供社會體驗見證。
匯集「食住農」的整合,提出「人文回村」的體驗學習活動。適逢疫情橫行,行動木屋又多了一個大任務,「防疫逃城」。
原本是為退休人找新幸福,如今更為眾人安身養命。
2013決定離開台北,已5年。活在鄉下,不只適應,更是高興。透過OnOnNature,我想證明,「未來的美好生活,不在都市,而在鄉下」。
5年前,我選擇石岡定居。田裡的房子,我痛惡水泥,也討厭鐵皮屋。果敢的,我試蓋木屋。住進去,然後修改再修改,然後冒出一個新點子,何不以這微型的木屋,取代那誹議不斷的水泥大農舍。我把這微型木屋取名叫「行動木屋」,正式對外推廣。
這「行動木屋」讓我穩穩住了下來。我超喜歡那大大的開放廚房,以及臨窗對看菜圃的大餐桌。它讓做菜、飲食變得有趣,更讓親友來訪的招呼,自在光彩。而獨處時,我能更靜心做設計,大量閱讀,甚至藉youtube遍覽眾多演奏,大大增長我的音樂認識。這是我40多年台北生活不曾有的。
而雖住田間,但我的生活主體仍是公司事務。種田,與其說,求農產,不如說,求了解。了解農的景況,尤其學問浩瀚、極度迷人的自然農法。我雖出身農家,卻逐步明白,原來傳統的農耕方法並不全對。農,正需要劃時代的大革新。而量化農產雖尚非我所能,但終究我肯切明白了,有好土地,才有好植物,才有好食材,才有好飲食。而在好土地上居住,身心靈的感動,更是分外舒服。
「行動木屋」很快地在網路上走紅,這種生活也引來不少媒體的追風,石岡住處的來客也越來越多。我開始構思,如何有一間咖啡屋,讓大家落足?如何有幾間「行動木屋」,讓大家試住?如何其間有些好菜圃、好果樹,讓大家淺嚐自然的魅力?如何弄間講堂,讓大家探討退休人如何老的議題?
這構想隨著老天幫忙引來一塊千坪建地而索性上馬。它正合我意,座落在腳車綠廊道的核心區,石岡站旁,鄰水壩景觀。是國內首條腳車道,也是最最漂亮、人氣最旺的腳車道,也正是我移居石岡的主因之一。那夜晚或非假日的清幽,是散步的絕佳場域。來這兒用餐、茶飲、講習、住宿,體驗農的慢生活,再好不過。
朝著當作推廣的櫥窗,規劃於是啟動。
硬體分3:
餐廳:定調內外裝一致的全木建築。盼能震撼國人對木建築的模糊認知。
行動木屋群:以臨時建築入駐,盼能建構農田裡友善住的優良形象,而且是有分享性的群居。
可食地景:菜圃或果樹,皆成地景,讓生產地也是休閒景觀區。
軟體也分3:
飲+食的設計:好食材、適當烹煮、美餐席、慢慢的吃。我名之曰「慢食茶敘」
農作的執行:以養護土地為基本的自然農法,需要探索、累積更多的知識。也需要許多的輔具與設計。
講座:除了農,也需要其他的智慧交流,尤其老人議題。而交流之際,順勢培養當代人最缺的人際感情。
如今,硬體大致完成了。而軟體則盼望能拋磚引玉,聚來各路豪傑,共創未來。
我這一生,一路參與台灣經濟的榮景。如今年過花甲,眼看台灣人口+產業双双老化。我同代的朋友大多選擇「擁錢退休」,政府也好心的推廣「長照政策」,表象看似美好,深究卻叫人心寒。一來,產業差,兒孫自身難保,何能保長輩?二來,國家乏人、乏錢,長照頂多極少的樣板。三來,被長照的人,眼無神、臉無光。你想要?
當下的退休族,絕大多數都還相當有錢、有腦、有體力。現在沒事業操心,若能移念經營自己的生活品質,起自「食」,進階「住」,改善環境,美好的新願景可望從此生。
面對嚴肅的議題,OnOnNature從「吃喝旅遊」切入,帶引大家慢慢理解這一陌生又帶點恐懼的議題。反正,沒事等死,心更沒力。倒是,率爾一試,驚喜原來還有這人生第二春。
Nature永遠能給人寬慰,OnOn則是我們生命該有的勁。OnOnNature呼喚大家,勇於追求自然的喜悅。
這是我自我期許的「老人革命」,直到由下一代歡喜接棒!
06 Mar 2024
06 Mar 2024
「打拚了大半輩子,最後只想為自己建造一個小天地。」極度炎熱的屏東,屋主選擇住在自然紅屋裡,隨著木、隨著風呼吸,沒有空調的冰冷運轉聲,只有蟬鳴的沁人心脾。而木屋邊就是塘,別人養兒防老,他養鵝樂活。
06 Mar 2024
一對崇尚溫柔生產的夫妻,希望讓孩子在最自然的懷抱中誕生,也希望木屋成為他們溫柔的家、他們的產房、與陪伴她成長的天然家園。故事在淡水的綿綿細雨和微冷的那年初春,紅屋的小房間裡,迎來動人的新生命,且正要開始。
06 Mar 2024
買給公公婆婆過好生活的紅屋,吸引許多鄰居到屋裡拜訪,自然熱絡。山區曾經歷淹水,好玩的是,別人家淹水苦哈哈,而紅屋架高讓他們坐在平台上愜意地晃著腳。這樣簡單生活,公婆說,「自在逍遙,孩子們也喜歡回來見見兩老」。